
"华为在计算领域围绕客户价值持续创新;我们预见,随着智能社会的到来,未来这一领域还将持续增长。"持续创新、预见未来,华为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所说的一句话诠释了华为一路走来的战略理念。而这份创新与对未来的预见,随着华为又一里程碑--------鲲鹏920的发布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继麒麟、昇腾芯片后,华为推出业界最高性能ARM-based处理器-鲲鹏920(Kunpeng 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TaiShan)服务器、华为云服务,再一次扩张了其芯片业务的版图,推动了ARM的产业发展。
据徐文伟介绍,鲲鹏920及TaiShan服务器,主要应用于大数据、分布式存储、ARM原生应用等场景。同时徐总强调,华为与Intel共同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ICT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华为与Intel将长期保持战略合作、持续创新。
鲲鹏因何而来
鲲鹏凌云,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任何一个伟大事物的出现都蕴藏着深厚的背景,厚积薄发。
众所周知,未来世界是一个智能世界,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是其特征。这种特征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信息量的剧增,计算将无处不在。
从扫地机器人,到大家熟知的智能手机、智慧家庭、IoT物联网、智能驾驶等计算应用场景都在逐渐多样,这引发数字、文本、图片、视频、图像以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数据逐渐多样化。
正如徐文伟所说,"业务与数据的多样性,驱动计算的多样性,这是必然的趋势。没有一个单一的计算架构能够满足所有场景、所有数据类型的处理,我们看到各种CPU、DSP、GPU、AI芯片、FPGA等同时存在,多种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计算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多种计算架构的组合才是最优的解决路径。"
再者,海量的数据增长,将带来更高的计算需求。根据华为GIV2025预测,到2025年新增数据量180ZB,这将是2018年新增数据量的18倍,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增长,将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计算和存储都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2019年的迈进将迎来又一个AI潮,AI将成为企业重塑商业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推动力。据数据统计,未来AI的算力将增长30万倍,截至2025年,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而且每年将增加10倍,预示着一个指数级增长的计算空间即将诞生。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从端上云,将是ARM计算的必然走向。Intel引领摩尔定律,在x86的驱动下,把计算由专用带向了通用,开创了个人PC时代,并且随着大量数据中心的出现,Intel进入了服务器领域并向边缘计算领域拓展。
ARM开始于低功耗、计算量小的场景,如智能手机、穿戴设备、IoT、等领域。随着ARM技术不断进步,多核性能大幅提高,尤其是开放的生态,ARM也从端和边缘计算走向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如今,ARM架构发挥在多核、低功耗等方面的优势,在面向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和ARM原生应用等场景,为企业构建高性能、低功耗的新计算平台,这也正迎合了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种种发展驱动鲲鹏的诞生,鲲鹏的到来创造了计算性能新纪录,华为将携手全球伙伴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做大计算领域空间,拥抱多样性计算时代。
鲲鹏为何能凌云
鲲鹏的发布是华为战略布局的体现,是其在芯片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首先,过去三十多年,华为注重联接,将三十多亿人从物理世界带入数字世界,致力于实现个性化体验,打造数字平台,成就客户价值。
其次,华为坚定不移地战略投入智能计算,持续创新突破。2018年,麒麟980的问世,华为推出世界上首款AI手机,把手机推向智慧新高度。不止于此,华为继续在AI领域探索发展,昇腾310芯片的诞生,以其全栈能力实现了各行各业的普惠AI。
最重要的是,华为一向重视合作,其合作伙伴遍布于全球,尤其与英特尔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华为对ARM产业上不断进步创新,继而迎来了鲲鹏920。基于ARM架构授权,由华为自主设计完成,业界最高性能CPU鲲鹏920,带来了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的创新突破,把计算推向新高度。
高性能:鲲鹏920集成了64核自研ARM核,主频提升到了2.6GHz。其单芯片SPECint Benchmark评测跑分超过930分,超越业界主流CPU,将性能纪录提升了25%,创造计算性能纪录。此外,华为基于ARM架构授权自研了ARM核,针对数据中心大数据、分布式存储、ARM原生应用等场景,通过优化分支预测算法、提升运算单元数量、改进内存子系统架构等一系列微架构设计,大幅提高了处理器核性能。
高吞吐:为了改善在低延时条件下高并发的能力, 华为在鲲鹏920的设计上采用以下3个措施:首先,将业界DDR通道数量从6通道增加到8通道,速率从2667MHz提升至2933MHz, 总带宽达到1.5T比特每秒,带宽提升46%;
其次,将PCIe从3.0升级到4.0,速率翻番,带宽达到640Gbps, 比业界主流提升66%;再者,将网口带宽从25G直接提升到100G,带宽翻了4倍。
高集成:传统服务器架构上,CPU /南桥/网卡 /硬盘控制器是系统标配,需要四个芯片来实现。而且随着workload的丰富多样,异构计算的不断兴起,在服务器层面,需要更多的槽位来部署不同的业务加速部件,但是槽位在服务器上是一个紧缺资源。面对此问题,鲲鹏同时集成了南桥、网卡、SAS存储控制器等三种芯片,做到集成度业界第一,单颗芯片实现4颗芯片的功能,可以释放出更多槽位扩展更多功能,大幅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高能效:云计算的兴起,使得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从几台服务器、几个机架演变成以万台服务器为单位的数据中心集群。占地空间和能源消耗成为大型数据中心的重要影响因素,节能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考虑到每个机架的供电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每个机架的计算能力越强,在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时所产生的能耗就越少。因此鲲鹏920在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实践中,可以做到每万台服务器每年省电1千万度,碳排放每年减少10,000吨。
华为在ARM架构的CPU处理器领域的探索已经超过了15年,而且对创新的执着远不止于此。随着用户需求、数据中心应用的多样化,鲲鹏920在适配各类应用上将不断努力,华为也相信伴随ARM生态的日益完善,在数据中心的传统应用上,鲲鹏920将有出色表现,将伴随云手机的兴起, 积极创新,与业界伙伴一起,共同迈向多样化的计算时代。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持续创新 预见未来 打造凌云鲲鹏//biz.zol.com.cn/708/708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