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频道
    作者:巫山

    没标准咋用软件定义广域网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一大片居民区不好管理,变成几个小区就好管理了,而且每家住户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软件定义就是这个意思。


    传统运营商WAN网络


    软件定义的基础就是数据和控制分离,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化后重新组合和分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的拓扑结构一直在改变,直到广域网络资源也被软件定义,这就是SD—WAN。不过,由于厂商们各行其道,并且缺乏个性化方案,使得SD—WAN仍然面临着标准统一问题。

     

    开辟绿色通道


    如今,云计算大行其道,软件定义的出现又赋予了网络新的含义。与传统的硬件路由相比,当前的产品更强调软件的优化和功能性。以采用分布式网络的企业为例,他们正在逐步替换分支路由器架构,而新宠就是SD-WAN。


    运营商SD-WAN网络


    如果说SDN的侧重点在于变革数据中心的网络,那么SD-WAN则是针对广域网,试图避开拥挤的公共网络,搭建一条物美价廉的绿色通道。

     

    SD-WAN的省钱经


    SDN分离了管理层和数据层,为数据中心的网络构建带来了扩展的特性。在此基础之上,SD-WAN以其69%的销售年复合增长率收获了不少企业的芳心。调研机构Gartner将SD-WAN列入热点技术曲线,预计到2019年会有30%的企业使用SD-WAN技术。另一家调研机构IDC认为SD-WAN的销售额将在2021年达到80.5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2.25亿美元。

     

    与虚拟网不谋而合


    说SD-WAN之前,可能有人会提到Virtual WAN,这种技术基于开放WAN兼顾了用户的私有网络,被看作是MPLS的补充。要知道,长期困扰工程师的难题就是远距离组网的WAN太贵了,其中不仅涉及征地、施工等原因,还要考虑一些政策法规问题。如果不是“财大气粗”的企业,恐怕只会考虑租用服务,当然租金也不便宜。


    此外,专线网络的部署和业务开通周期都比较长,尤其是在横跨多个运营商网络的时候。为此,出现了不少像QoS流控、协议代理这样的WAN优化技术,但是治标不治本。Virtual WAN的逻辑与SD-WAN不谋而合,但后者要更进一步,相较传统WAN方案可以节省20%的费用。

     

    转换与路径配置


    SD-WAN既可以是一种网络架构,也可以是一款技术产品。一般情况下,广域网的数据通信无非是公网、公网/专线、专线,而安全性低、分发难均衡、成本高是三者各自的问题。SD-WAN同样是采用互联网和专线共存的模式,却借助SD-WAN控制器实现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化的路径配置,可以根据动态的网络环境,将各类应用数据调度到各自的链路上。从架构来看,SD-WAN就像是DC和MPLS之间的转换器,WAN上的流量都要经过它进行处理。

     

    SD-WAN兼顾多能力


    归纳起来,SD-WAN需要具备动态切换多种链路的能力,以确保负载均衡和弹性,“分辨出”主要的应用流量给专网,次要的给公网,协调二者发挥作用。同时,还要有统一接口来管理WAN连接,并且要支持防火墙、VPN和各种网关。为了完全兼顾WAN,SD-WAN在网络层上做虚拟化时还要支持LTE、公网等连接方式。Aryaka曾经给过一份数据,在网络部署时传统的MPLS可能需要数月,而SD-WAN只需要几个小时。

     

    SD-WAN逐步迁移


    任何一家企业应用新技术都要经过反复论证,SD-WAN的选择亦是如此。首先,企业要根据远程站点基础设施选择宽带方案,比如是减少MPLS链路换取廉价服务还是租用二级链路。通常,有些企业会选用SD-WAN取代租用链路。其次,向SD-WAN迁移并非一蹴而就,要从低权重的地方开始功能测试。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替换SD-WAN方案的红利要能充分抵消放租用宽带的成本增加。


    目前,除了AT&T、Verizon、NTT等运营商之外,思科、诺基亚、Juniper等网络方案服务商也在积极布局SD-WAN,而像一些第三方企业,也开始通过购买运营商专线来搭建核心节点,用于出售SD-WAN服务。笔者了解到,率先部署SD-WAN的厂商都是拥有大量分支机构的公司,他们仍然在使用大规模的MPLS网络,但已经选择与现有的分支路由器并行部署SD-WAN。

     

    标准不一为难用户


    正如同虚拟化之于物理机,SD-WAN对企业在WAN上的投入削减显著,而且其应用比例高于SDN,表明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效益最大化的方案。本质上,SD-WAN只是对WAN的强化,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基础架构,增加一项功能就可以省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呢?当然,SD-WAN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是厂商们各自为战,标准不一,彼此协调和推广起来比较困难;二是一体化的打包方案难以解决个性化需求,有些企业需要的是按需付费;三是部分企业对SD-WAN在传统网络协议下的可靠性仍存担忧。

     

    结束语


    综上所述,SD-WAN为企业网络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新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总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未来,如果SD-WAN能够在现有NFV、MPLS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统一标准、扩大兼容性、完善处理能力,将有望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标签:意见英雄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