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云是混合云
由于涉及到云计算,于是笔者向现场的专家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IT产业中,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会分成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那么ACC到底是哪种形态呢?
专家向我们解释,ACC在连接用户时可被视为私有云,私有云的重点在于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不被泄露。而在链接联盟三公司和它们的B2B合作伙伴时,则算作公有云,打造开放的汽车云应用开放市场。
Alliance Connected Cloud
笔者认为,这种组合模式实际上就是IT行业的混合云。就像未来同其他云计算商合作,日产可以将脱敏信息分享给产业链伙伴,促进汽车云计算产业走向繁荣。
边缘计算解危机
之前车联网火热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云计算将是无人驾驶的重中之重,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厢情愿。
无人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场景应用,自然也秉承了人工智能三要素:计算力、大数据和算法。如果拆分无人驾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包括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道路导航、自动变道、自动跟车、自动泊车、AR信息提示等多种细分功能。这些功能有些可以使用云计算,但有些则必须依靠边缘计算。
云计算是AR增强HUD信息流的好伴侣
在笔者同日产的专家沟通时得知,汽车永远在线这只是一种理想状况下的美好假设,如果突然断网,或者突发紧急状况是,云计算和网络延迟将无法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而这时候就需依靠边缘计算也就是依靠汽车自身的计算芯片来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
目前实时分析需依赖边缘计算
由于边缘计算关乎着乘车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汽车行业一直将重心放在与安全相关的算法层面,毕竟车载芯片的计算力和迭代速度都无法同云计算相提并论。而另一方面这也给车载芯片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一辆汽车的寿命一般在6到7年,就算考虑到中间小改款,每个解决方案也需要保证最少可以撑3年。
笔者在此提供一个理论上的猜想:是否可以将提供主要计算力的芯片部分做成类似刀架式服务器的方式,即通过标准模块化的片上芯片来方便未来汽车的迭代升级。这样车企可通过4S店来帮助用户进行快速升级,毕竟可以想到,未来的五年将是无人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五年,用户一年换一辆车实在不现实。
最后说个稍微远点的话题,曾经日本的半导体芯片技术仅次于美国,但在移动时代仿佛已被人遗忘。而未来日本半导体厂商比如日立,是否能凭借车载芯片再次卷土重来呢?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应用渐成型
本次介绍活动中有一个部分是讲关于日产如何为纯电动汽车开发APP。日产专家介绍,日产组建了一个30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APP和其他设计工作。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日产专家从界面、按钮、人机交互、易用度等方面进行讲解的时候,会让你感觉到就像是IT行业的APP公司在介绍他们的开发经验,而这也让笔者看到了未来汽车应用市场的前景。
举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你可以利用日产APP进行导航,而APP此时会同汽车连接来获得汽车信息,包括很重要的电量部分。APP会显示出你的现有电量和到达目的地是预计剩余电量。很实用的一个功能是,当你目前电量无法满足里程需求时,APP可以帮你规划出先到附近哪个充电站进行充电,然后再继续导航到最终目的地。
汽车APP前景难以估量
由于APP具有导航和搜索功能,因此笔者像日产的专家提问:IT行业的商业变现很多都是跟搜索功能相关,既然日产这个APP拥有搜索功能,那么未来是否会考虑将其商业化呢?日产的专家对此表示,目前的重点还是聚焦于如何帮助用户提供便利,至于商业化那是未来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其实汽车厂商在未来的汽车应用市场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拥有底层车辆数据,因此非常容易开展商业活动,举个例子,车辆出问题了,既可以推荐用户到附近的4S或者第三方维修店进行维修,也可以推荐用户上网购买相应的配件。而这种推荐服务的商业化价值难以想象,所以,在此像汽车行业提一个建议:如果不想未来去给IT互联网公司打工,那么就不要轻易开放汽车底层数据,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结束语
汽车行业与IT行业的融合不单单只有人工智能这么简单,边缘计算、汽车应用都在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云计算作为重塑IT产业的重要技术应用,必将带领汽车行业驶向云高速,进入互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