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的上市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但更多的却是因山寨、假货问题引得网友谩骂,美国一家名为Brandless的公司与拼多多产品理念相似,均以低价著称,但消费者对Brandless却不吝赞赏,中美拼多多截然相反的口碑背后,实则是企业价值观的不同。
一家重质一家只重价
Brandless售卖的产品均为3美元,拼多多售卖的产品比其他平台同类型产品也具有价格优势,两家同样以低价著称的却收获着截然相反的口碑,其一大原因便是Brandless价格是建立在品质之上,而拼多多只关注产品价格。
Brandless(图片源自socialmediaweek)
Brandless只销售300多种商品,全部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并且,每种商品经过挑选只选择一种,没有替代选择,如只销售一种牙膏、托盘或者厕纸。并且,这些产品都是Brandless进入商品原产地,与加工商直接合作,摒弃一切中间环节,这样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基础上树立价格优势。
而拼多多售卖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同类型产品不胜枚举,均打价格战,质量无从保证。
一家无牌一家山寨傍大牌
在拼多多上面能清晰看到其售卖的产品有品牌,并且傍大牌、蹭品牌现象严重,诸如大白免、海乙丝、VIVI等数不胜数,拼多多也因此受到被傍大牌厂商的起诉,要求下架该商品。
包装、代言是造成商品溢价的主要原因,据调查,这部分的费用可占到商品价格的四成,商品溢价的最终买单者却是消费者。
而Brandless不仅没有邀请明星代言,同时精简包装,走极简路线,这也是Brandless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取得价格优势的原因,而Brandless英文原意便是无牌的,与公司理念相吻合。
慈善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这已成为众多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在社会责任感上,Brandless和拼多多两家公司截然不同。
拼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各种真人秀节目的赞助商,那首“拼多多 拼多多 拼的多 省的多”更是成为神曲,不断洗脑消费者。在将社会责任感和拼多多关联时,笔者能想到的便是拼多多由于山寨和傍大牌被工商局约谈。
而Brandless与美国慈善组织Feeding America达成合作,Brandless每成交一笔订单便会为需要的人提供一顿饭,如果是会员的订单,Brandless一次将捐赠两顿饭。在今年2月份,Brandless因捐赠25万顿食物给Feeding America而获得NewCo Honors的年度最佳新公司奖。截止到今年7月31日,创立仅1年的Brandless 已经捐赠150万份食物。
Brandless的做法使消费者感到自己亲身参与慈善,拼多多只想着为消费者省钱,但并没有考虑省钱背后是否有触碰道德及法律的底线。企业自然是以营收为导向,站在商业角度,Brandless和拼多多孰好孰坏不好评判,但正是由于两家企业价值观的不同,在网上才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口碑。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不同的企业价值观 成就中美拼多多的不同//biz.zol.com.cn/697/697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