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制造业高水平开放与国产化创新并进的时代背景下,达索系统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中国市场需求深度绑定。近日,在本年度“秒设计●燃创意”达索系统SOLIDWORKS创新日暨SOLIDWORKS2026新产品发布会后,达索系统大中国区专业客户事业部副总裁吴俊杰先生、大中国区专业客户事业部高级销售总监马学湖先生、大中国区专业客户事业部技术总监戴瑞华先生接受媒体群访,围绕中国营商环境、国产化机遇、渠道生态建设、AI技术创新等核心议题,全面解读达索系统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

拥抱高水平开放:本土化布局锚定长期发展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企业,达索系统对中国制造业领域的高水平开放举措有着深刻的感知与认同。吴俊杰直言,开放的营商环境直接决定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机遇,而达索系统的布局始终与中国政策导向同频。“中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引资稳资政策持续加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让我们更坚定了本土化深耕的决心。”

达索系统大中国区专业客户事业部副总裁吴俊杰
基于这一判断,达索系统正从多个维度落地本土化战略。2024年10月,达索系统与中南建筑设计院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中达数字技术(湖北)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个AEC领域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ZDPLM1.0,将达索系统的核心技术与本土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同年7月,中国首个、全球第5个3DEXPERIENCE创新实验室落地上海,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绿色基建等领域,链接本土初创企业、高校与行业客户,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我们希望让资金有限的初创企业也能接触到高端技术,通过代理商培训等方式,加速它们的创新与产品设计进程。”吴俊杰补充道。
营商环境的向好,也直接体现在达索系统的渠道生态中。目前达索系统在国内拥有170多家民营合作伙伴,构建起超3000人的生态团队,而2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31人。“合作伙伴对市场变化的感知比我们更敏锐,当他们看到达索系统加大本地化投资的决心后,纷纷主动扩充团队、布局市场。”吴俊杰表示,未来达索系统还将依托云端技术布局,进一步扩大生态规模,让渠道体系与中国市场的开放节奏同频共振。
直面国产化浪潮:以客户成功构建差异化优势
面对中国制造业“自立自强”的国产化导向,达索系统将其视为推动自身进步的机遇。吴俊杰坦言,国产化并非新话题,20年来达索系统在与国产软件的共存中实现了业绩近22倍的增长,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市场容量足够大,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差异化的需求——既有支持国产软件的本土企业,也有需要外资软件技术支撑的合资企业。

达索系统大中国区专业客户事业部高级销售总监马学湖
“我们的核心策略始终围绕‘客户成功’展开。”吴俊杰强调,未来五年达索系统希望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首选合作伙伴”,而这需要靠“靠谱的服务、卓越的产品、长期的合作、彼此尊重的商业模式”四大支柱支撑。在他看来,企业选择软件时不会单纯区分“国产”或“外资”,而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业务成功。达索系统20余年沉淀的渠道生态模式,恰恰成为核心差异化优势:通过规范的生态规则,让代理商愿意在高质量售前、售后环节投入,形成“谁努力谁有收获”的正向循环。
马学湖也表示,国产化浪潮下机遇远大于挑战。“优秀的竞争对手会倒逼我们进步,但我们的关注点始终是客户成功和自身提升。”达索系统SOLIDWORKS30年的技术积累、全球数百万用户的实践沉淀、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覆盖三维建模、机电一体化、设计仿真一体化、无纸化、PLM的全链路解决方案,都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盯着同行,只盯着客户的需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渠道生态迭代:以“人”为核心,延续高质量服务基因
在渠道管理的交接阶段,马学湖接过接力棒后,核心任务是延续达索系统高标准的客户满意度,同时推动渠道生态的持续升级。他坦言,吴俊杰打下的坚实基础和稳定的团队,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底气,而渠道建设的核心思路始终未变:持续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渠道人员数量与专业能力。
随着“‘十五五’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会催生出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民营企业,我们的使命就是在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第一时间介入它们的创新研发环节。”马学湖表示,渠道增长将聚焦两个维度:一是地域覆盖的拓展,填补云贵、黑龙江、吉林、内蒙等尚未充分覆盖的市场空白;二是客户合作的深化,从单一产品线合作拓展到全解决方案合作,让与客户的合作从“点”变成“面”,形成更牢固的绑定。
人才建设是渠道升级的关键抓手。马学湖提出,未来5~10年要推动经销商老板成为“HR专家”,建立专职的HR团队,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从3000人到5000人的目标,不是单纯的数量增长,而是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一个优秀的渠道人员和普通人员的产出差距可达5~10倍。”他强调,达索系统对渠道的管理并非简单的“管控”,而是“赋能”:收取的加盟费最终会转化为培训课程、技术支持,反哺渠道成长,“我们和渠道是伙伴关系,签单只是服务的开始,让客户成功才是最终目标。”
戴瑞华也补充道,达索系统与渠道的关系早已超越“管理”,而是全方位的赋能——从技术培训到沟通技巧,甚至是价值观的传递,“我们既当‘爹’又当‘娘’,全心全意帮代理商成功。”也正因如此,达索系统的渠道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正能量氛围,成为吸引合作伙伴长期扎根的核心原因。
技术创新突破:AI赋能设计,平衡效率与创新
此次SOLIDWORKS2026的发布,核心亮点是AI技术的深度融入,而这也是达索系统吸引新客户、拓展新赛道的关键抓手。戴瑞华介绍,SOLIDWORKS2026借助AuraAI设计助手,将自动化、辅助型、协同创作三类AI能力嵌入到设计、出图、仿真、装配全流程,从而解决工程师面临的重复性劳动多、设计压力大、交付周期紧、数据安全等痛点。

大中国区专业客户事业部技术总监戴瑞华
“工业AI和通用AI有本质区别,它永远无法替代工程师,只能赋能工程师。”戴瑞华强调,AI的价值在于把工程师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比如将查找旧数据的半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减少企业重复零件带来的管理成本,让工程师有更多时间投入创新。目前AI的应用分为三个层级:自动化解决重复性工作、辅助设计提供预判建议、协同创作输出半成品方案,客户可按需取用。
对于“设计领域AI的平衡点”的问题,戴瑞华认为,工程师的核心价值是创意与思考,AI仅能辅助选型、提升效率,而工业AI的大规模突破,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企业完成设计数据的标准化、参数化,二是建立基于企业私有数据的大语言模型。“就像当年推广三维设计一样,工业AI需要市场教育和时间沉淀,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客户的IP,让AI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价值。”
数据兼容性是此次发布的SOLIDWORKS2026的另一大升级方向。戴瑞华表示,新版本新增了第三方数据后台导入功能,工程师可在导入大体积数据的同时开展设计工作,无需等待;而3DEXPERIENCE平台则从底层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支持各类CAD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唯一数据源”的目标。
新赛道布局:瞄准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增量市场
技术创新也为达索系统打开了新的行业空间。马学湖透露,除了机械智能装备等传统优势领域的持续增长,达索系统正重点布局新能源、机器人、低空经济、可穿戴设备、内陆运河经济、超高压/特高压设备等新赛道。“内陆运河经济涉及的工程建设、船舶、港口物流设备,雅江水电站带来的装备、输配电需求,都是巨大的市场机会。”他表示,这些新赛道的需求,既契合国家“十五五”规划方向,也能发挥达索系统全链路解决方案的优势,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增量。
长期主义:以乐观与坚守深耕中国市场
回顾2024年的发展,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存在挑战,达索系统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吴俊杰将这份成绩归功于长期主义的坚守:“2008年金融危机、2018年贸易摩擦、2020年疫情,我们都熬过来了,甚至实现了增长。乐观者往往成功,悲观者往往正确,关键是读懂政策、布局市场、调动渠道的积极性。”
从131人到3000人,再到未来的5000人,达索系统的渠道扩张并非盲目冲刺,而是基于20年沉淀的生态DNA——规范的规则、正向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的竞争对手想复制这套体系,至少需要5~10年时间,而我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口碑和氛围。”吴俊杰表示,未来他的核心任务是整合达索系统的12个品牌,依托3D体验平台实现技术、产业的融合,而马学湖则将聚焦渠道生态的落地,共同推动达索系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良性的两位数增长。
扎根中国市场20年,达索系统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政策变化,以客户成功为核心锚定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拓展边界。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这家外资企业正用本土化的实践、长期主义的坚守,与中国制造业共同成长,书写数字化创新的新答卷。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达索系统:以开放为帆,以客户为锚,深耕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未来https://biz.zol.com.cn/1087/108795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