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亿美元全资收购LinkedIn,微软抢在WWDC之前抢走了本属于苹果的“头条”。溢价高达50%,这是萨提亚·纳德拉就任微软CEO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并购交易。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是很多人在争议的话题,其中也不乏搬出“接盘诺基亚”的看衰者。然而,从两家公司的战略布局和运营状况来看,此次交易可谓双赢。
262亿美元 微软与LinkedIn为何走到一起?(图片来自Yahoo)
LinkedIn需要微软的变现能力
LinkedIn创建于2002年,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拥有4.33亿用户,月独立用户访问量1.05亿人,营收超过30亿美元,员工超过1万人。在企业服务领域,五年业务规模增长40倍是难以置信的。不过在一系列耀眼数字的背后,LinkedIn也陷入了盈利压力。
最新一季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LinkedIn营收为8.61亿美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4580万美元,每股亏损为35美分,较上年同期有所滑坡。从财报来看,LinkedIn的营收主要来源包括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营销和付费订阅。如果只看经营模式,LinkedIn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可以将使用过程中的大量场景和行为数据变现,发布广告或提供招聘信息都是潜在的盈利手段。
遗憾的是,这种海量的数据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财务业绩中,或许这与雷德·霍夫曼制订的发展战略有关:集中精力抢用户,有些类似Saleforce。无论怎样,联手微软之后,LinkedIn都能获得销售渠道的支持,有效缓解盈利困境,同时继续聚焦在获取用户、提升业务效率上。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在内部邮件中提到,LinkedIn的覆盖范围和用户参与度将依托于微软的10亿用户生态系统继续扩大,并且与微软旗下Outlook、Office、Windows、Skype、Dynamics、Cortana、Bing等有效整合。此外,双方还会推动动企业内部解决方案的创新,例如企业目录、公司新闻传播、协作、生产力工具,商业情报分发,以及员工发声等,以及在学习和发展以外的其他领域,为组织的任何部分创造价值。
“对LinkedIn来说,这就是连接全球职场人士,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让他们更成功。对微软来说,这就是赋能全球所有的个人和组织,让他们取得更多成就。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都在试图去做同一件事,但从两个不同方面入手。LinkedIn专注于职业网络,而微软则是职业云。”杰夫·维纳说。
微软的企业级工具有了用武之地
一句话:企业级市场。纳德拉的“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让企业市场成了微软的重中之重,从后端支持如开发、基础设施、云,到前端应用如Dynamics、Office 365,再到硬件终端如Surface,微软的目标很简单:接管企业的一切服务。此前,微软曾经向Saleforce和Slack抛出了橄榄枝,但最终均未成型。
以LinkedIn的用户规模,算得上是全球前三大SaaS厂商,主要用户都是职场精英,拥有忠实和可持续的购买力。微软的生产力与LinkedIn的职业属性高度契合,可以获取更有针对性的那一批用户。尽管所面向的用户有重叠,但差异化的体验会激发更大的潜力。微软预计,潜在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
基于Linkedin积累的用户数据,Skype、Outlook、Office、Dynamics将更有用武之地。例如,LinkedIn信息流能基于用户正在做的项目提供相关文章,而Office则可以建议专家通过LinkedIn与其取得联系,帮助完成手头的任务。至于Office 365的用户,也能在订阅的增值服务中获取LinkedIn的推广资源,这种互补促进了参与度。
围绕LinkedIn,微软的多款生产力产品不再各自为战,而是以每位用户为核心进行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在辅助职场人士提升沟通效率、构建新人脉的同时,也收获了更有效的用户行为数据。例如,Cortana可以告诉用户,即将与之会面的人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同时展示该校体育队的最新战绩,以备双方闲聊之用。
LinkedIn涉足的商业新闻也可以接入Bing,扩大搜索份额,并且帮助微软增加广告方面的收入。营销方面,职场社交的概念让微软的销售人员与客户能够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Dynamics等CRM工具接入LinkedIn Sales Navigator,提升了销售效率和成功率。
更重要的是,上述一切使用场景都会在Azure云服务上完成,让微软间接收获了LinkedIn大量的潜在企业客户。纳德拉表示:“这项交易将把全球领先的专业云服务与全球领先的职业社交网络结合到一起。我对Linkedin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了解,社交网络可以让云服务变得真正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