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频道
    作者:徐鹏

    看不见的智能 Amazon Go离我们还有多远?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若不能普及 就成了炫技

        即使有了这些黑科技,亚马逊想挽救线下零售也绝非易事。从商业模式来看,至少他们抓住了效率和体验。到店后拿货就走,账户自行扣款,符合零售顾客的购买习惯。另外在众多零售巨头纷纷裁员之际,Amazon Go这种无收银员的模式至少也节省了大笔人员开销。对于亚马逊来说,杂货店市场的潜在增长空间巨大,这也是其仅有的“较为空白领域”。像蔬果、生鲜这类商品,对时效性要求严格,涉足的电商基本都会拉上线下店一起干。线上选购+线下取货,解决了最后一公里,亚马逊能做的还有很多。

    看不见的智能 Amazon Go离我们还有多远?
    整个过程无需排队

        如上文所述,亚马逊并不是第一个尝试智能超市概念的企业。从沃尔玛的Scan&Go到创业公司QueueHop,相关技术早有应用,QueueHop还在安全性方面引入了RFID和声磁技术安全扣,只有与安全扣关联了的商品被购买后,把安全扣按在解锁机上才可以解锁。

        目前,Amazon Go杂货店仅对亚马逊员工开放,公众尚需等待一段时间。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这种理念还有一些缺陷。首先就是隐私,倘若摄像头是抓取人体图像,未经允许是否会招来官司?其次是准确性,如果很多人凑在一起买东西、或者大人领着孩子购物,摄像头视线势必会有遮挡,而离开时在结账区域若孩子没有跟大人在一起,又如何付款呢?之后是成本,雇员费用省了,技术支出更高,传感器、摄像头、通信设备、分析系统...绝不是一家小店能承担的,商超利润本来就偏低,如何回本?此外,亚马逊是否会开放Amazon Go仍是未知数,靠单打独斗对抗店铺遍地的沃尔玛、Target,恐怕也就是玩玩而已。当然,以上这些挑战还要建立在最基础的条件上:顾客有素质。

        总的来说,Amazon Go绝对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式营销,为人们描绘了线下新零售的完美情境。有趣的是,这次亚马逊完全抢了零售老大沃尔玛的风头,毕竟要论线下经验,后者无疑更有发言权。无论怎样,Amazon Go吸引了全球关注,至于能否大范围推广,还要看亚马逊的权衡。其实,智能购物也不用这样一步到位,关键是要让更多人享受到便利,不是吗?(注:文中图片均来自Amazon)


    Amazon Go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 第3页:Amazon Go非一片光明 智能零售有挑战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